智能硬件设计理论课复习总结
大连理工大学求实书院特色课程___智能硬件设计理论课复习总结
课程属性:
课程类型:求实书院全体,650+人,必修课(计入保研和奖学金)
开课院系:集成电路学院
学分与学时:课程学分:3学分 l 课程学时:16学时理论(01~04周) + 32学时实践(05-12周,后续通知)
课程考核:期末考试:占60%,笔试闭卷 平时成绩:占10%,平时作业、课堂测试等 实践成绩:占30%,实践课程(1至2人一组),30分满分 额外成绩:指定竞 赛的指定赛道,最多10分实践加分,不超出实践总分
理论内容基础:
基础知识:信息系统的发展、现状和体系结构
系统知识:基础硬件系统开发、智能化系统软硬体系
创新知识:新方法、新模式、新功能
实践内容基础:
系统基础:OpenHarmony/LiteOS系统基础认知
感知基础:智能硬件体系中的感知技术
控制基础:智能硬件体系中的控制方法
应用能力:基于星闪HiSpark EP小车(自研)综合应用
信息系统与智能硬件
传统信息处理手段:
统计分析(Statistics):
最基础的处理技术,常用的包括描述性统计(均值、方差、中位数等)、回 归分析(线性回归、逻辑回归等)、假设分析(单样本t检验等)
规则基础系统(Rule-BasedSystems),专家系统:
基于人类构建的规则,模拟专家决策的过程
聚类分析(ClusteringAnalysis):
将数据分成若干个组或类别,使同一类别内的数据具有较高的相似性, 常用的包括K-means、层次聚类(HierarchicalClustering)等
时间序列分析(TimeSeriesAnalysis):
分析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数据,常用的技术包括自回归(AR)、移动平均 (MA)、ARIMA模型等。
处理数据才可获取信息
信息系统的结构:
硬件和软件是信息系统的两个核心部分,各自作用不同,共同配 合实现信息系统的功能,硬件决定性能,软件定义功能
硬件:
有实体存在的各类实体物理设备,硬件提供了获取信息、 保存信息、处理信息和执行决策的基础设施支撑,如:
输入设备:将外部数据输入到信息系统
处理设备:执行计算、逻辑运算和数据处理任务
存储设备:临时存储或长期存储数据
输出设备:信息系统处理后的结果呈现给用户
通信设备:与其他系统或设备互联,进行远程访问或数据交换
各类设备之间的界限可以是模糊的,功能可以是融合的
软件:
没有实体存在的无形的功能,主要指系统中的程序和操作 系统,控制和协调硬件的操作,并对数据进行处理,如:
操作系统:基础软件,负责硬件的管理和控制,提供用户与硬件的接口, 确保硬件和应用软件的正常运行
应用软件:根据特定任务需求设计和开发特定功能的软件
数据库管理系统:是用于创建、管理、存储和操作数据库的软件
开发工具和编程语言:用来创建、测试和维护其他软件的工具
安全软件:保护信息系统免受病毒、恶意软件、黑客攻击等安全威胁
中间件:帮助不同应用或系统间进行数据交换、通信和协作
智能硬件
**定义:**指集成计算、感知、通信和控制等 功能的硬件设备,通常具有一定的自我学习、适应、推理和决策 能力,通过与外部环境或用户的交互,执行预定或自主决策任务,智能硬件通常结合了硬件技术、传感器技术、人工智能和物联网 技术等,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智能化的操作或自动化功能
六大硬件组成:
**输入/感知:**感知外部/内部状态,产生感知数据
通信: 智能硬件之间或与外部系统的联网和数据通信
**存储:**保存操作系统、应用程序、数据和配置等内容
**计算:**进行运算和决策,控制智能硬件系统工作
**输出/执行:**输出计算结果,控制外部设备等
软件组成:
**操作系统(OS):**硬件抽象层、进程管理、内存管理、文件系统 等功能,执行多任务并提供更高效的资源管理
**固件(Firmware):**直接与硬件进行交互,负责设备的初始化、硬 件控制和低级功能实现
**驱动(Drivers):**对操作系统和上层应用屏蔽硬件之间的差异, 提供统一的控制和管理接口
**协议栈(Stack):**与其他设备或云端通信所使用的协议栈,比包 括设备内部的,主要指网络通信和数据传输
**应用软件(APP):**用户与智能硬件交互的主要软件部分。它通常 负责提供具体的功能,如数据处理等
智能硬件系统的功能特性
功能完备性:感知、存储、通信、计算、输出
系统角度:智能硬件系统必须要实现全部的功能,缺一不可
结构灵活性:功能在系统中可拆分、可结合
(1)某个功能可以在不同的部件上实现
计算:可以在CPU、协处理器、GPU、NPU、FPGA等部件上进行
感知:可以通过芯片内部、外部独立传感器等部件实现
输出:可以通过发声设备、显示设备、执行设备等部件实现输出
(2)某个部件可以实现多个功能
某SoC芯片:内部集成了计算、存储功能,甚至可以执行通信功能
触摸屏:集成了输入功能和输出功能
前面介绍过的:震动游戏手柄、显卡等
任务动态性:功能在系统中可以动态调整执行部件
(1)单一规则设定:同种类型的感知数据,产生不同的输出结果
(2)多源规则设定:多个来源的感知数据,产生不同的输出结果
(3)外界控制设定:同种类型的感知数据,可以被不同的部件处理和输出
系统扩展性:设备可以加入其他系统,或被其他设备加入
(1)设备扩展性:向现有系统中增加新硬件设备,进行系统扩展
功能:扩展系统的功能,如增加湿度感知功能、增加机械手实现抓取功能等
性能:提升系统的性能,如增加新摄像头提升图像分辨率等
范围:扩大系统的覆盖范围,如在新环境中增加温湿度感知设备等
(2)功能扩展性:向现有系统中增加新软件实现,进行系统扩展
功能:新增加的硬件设备,必须通过软件实现相关的功能
性能:通过软件控制方法或算法提升系统的性能
输出:通过软件方法设置新的人机交互方式和输出模式、作业类型
短板制约性:软硬件必须协调工作,才能达到系统最佳性能
第一节课课后习题:
- 信息时代的主要特征有哪些
- 信息的主要特征有哪些
- AI的关键技术有哪些
- 信息系统主要由哪五大类硬件构成,举例说明具体的设备类型
- 信息系统主要由哪六大类软件系统构成
- 智能硬件主要由哪六大类硬件构成,各自作用是什么
- 智能硬件主要由哪五大类软件构成,为何与常规信息系统不同
- 思考:用一种你觉得合理的方式,将智能硬件的硬件部分和软 件部分结合表达在一幅图中
智能硬件的处理单元
智能硬件的软硬件关系图
常规信息处理部件
CPU(中央处理单元,CentralProcessingUnit)的主要指标:
台式机和服务器上的CPU普遍以性能为主,使用市电供电,不关心CPU功率
GPU(图形处理单元,GraphicsProcessingUnit)的主要指标:
图形工作站和服务器上的GPU以性能为主,使用市电供电,不关心GPU功率
CPU和GPU的共同特点
性能高:
多核:CPU一般8核或更高, GPU一般上千核或更高
复杂:丰富的指令集和结构
功耗高:
单处理器功耗:几十W或更高
体积大:
处理器面积:数百mm2或更高
外围电路复杂:
大容量存储、大功率电源等
**优势:**为系统提供强大的运算处理能力
**在小型智能硬件上的劣势:**性能过剩 功耗过高 体积过大 系统复杂
其中的小型智能硬件指的是:无需处理复杂数据 小电源或电池供电 附着在其他物品上 结构简单可靠性高
CPU和GPU很好,只是不合适
小型智能硬件的计算需求:
智能硬件常用的计算部件:
两类智能硬件常用的计算部件:MCU和SoC
MCU(MicrocontrollerUnit):一种小型的单片计算机,通常用于嵌入式系 统中,集成了处理器核心(CPU)、内存、外设接口以及基本的外设模块
MCU用于执行简单的控制和计算任务,适合用于低功耗、低成本和小规 模功能的应用
SoC(SystemonChip):一种将整个系统的多个功能集成到单个芯片上的 技术。SoC不仅包含一个或多个CPU核心,还可以集成图形处理单元 (GPU)、通信模块 (Wi-Fi、蓝牙、LTE等)、存储单元、音频、视频处理单 元,甚至是AI加速器等。
SoC适用于需要高性能和多功能的复杂系统,如智能手机、平板电脑、 智能电视、智能家居的核心设备等
外观上都是芯片:
计算部件性能对比:
红色方框内的区域一般也认为是Soc和MCU的一种区别观点
常用的MCU
常用的8位的MCU:
特点:8位位宽、KB级别存储,较少内部功能模块
常见的8位MCU:主频不超过20MHz,多周期12T
8051架构:最经典的8位MCU,128BRAM、4KBROM
PIC系列:Microchip公司(已被收购)
AVR系列:ATMEL公司,仅存的广泛使用的八位MCU
传统的8051等8位MCU运行速度低、指令效率低,内部功能模块少,且功耗偏高 基本内部功能模块:定时器、串行通信、中断和ISP等,支持标压5V或低压3.3V运行
8位MCU一般应用在非智能型的设备控制领域,小家电领域(电磁炉、微波炉等)
常用的16位的MCU:
特点:除性能提升之外,更丰富的外设功能
常见的16位MCU:主频一般不超过100MHz
16位MCU运行速度提升,指令效率大幅提升,广泛使用3.3V工作电压,集成更多功能模块 16位MCU主要应用在一些电池供电设备、有控制算法需求的家电(洗衣机、空调等)
常用的32位的MCU
特点:性能强大、外设全面,SoC趋势
主流内核一:ARM Cortex-M内核
PIC32系列MCU、NXP LPC系列MCU:略
主流内核二:RISC-V内核
兆易创新(Gigadevice)与芯来科技(Nuclei System Technology) 面向物联网及其它超低功耗场景应用自主联合开发的一款商用RISC-V处理器
内核三:TensilicaXtensa内核
乐鑫公司(Espressif)的产品更多带有Wi-Fi、BT等无线通信功能,课程将其归类为SoC
常用的SoC:
星闪SoC WS63的结构
**总线:**数据总线 + 地址总线 + 控制总线
AMBA 总线形式
question: GPIO等外设如何被CPU访问和控制?
是否SoC的所有部件都需要高速总线:
高速低速转换的bridge:
SoC的各种硬件功能单元:
沟通软件硬件的桥梁
沟通软件硬件的桥梁是一段代码
范例:
1 |
|
1 |
|
特定的内存地址通过硬件电路 与外设模块建立关联(不详述)
SoC与硬件有关联功能的特定的内存地址 特殊功能寄存器(SpecialFunctionRegister)